作为半导体和光伏工业的主要质料,多晶硅在数年前曾一度主宰光伏工业的“沉浮”,“拥硅者为王”的说法也风行一时。但2009年下半年,这个工业却被划入“两高”之列,相关项目审批也遭突然收紧。
时隔一年后,在大批国产多晶硅项目被打入“冷宫”之际,国际多晶硅大厂的硅料却销售一空,市场一连求过于供,价钱更连连上涨。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方证实,现在,海内针对多晶硅的相关政策正面临重新审阅,有关部分最先研究放宽项目审批,以应对这一新形势。
河北一家光伏企业高管体现,一周多前,有关部分召集海内几家规模***的多晶硅厂认真人开会,一是调研现在海内的多晶硅供求现状,二是就多晶硅工业政策征求企业意见。
南方一家多晶硅大厂内部人士则透露,前段时间发改委和科技部常来厂里调研多晶硅能耗指标,可能是为了重估多晶硅该不应划入“高耗能”。
工信部一位巡视员也体现,多晶硅项目审批应该要放宽?杉,由于2010年海内多晶硅严重求过于供,工信部内部也最先反思2009年“38号文”的得失。
所谓“38号文”指的是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宣布的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指导工业康健生长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我国多晶硅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显着过剩。文件划定3000吨以下多晶硅项目以后不再审批,同时严酷控制在能源欠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
文件出台后,海内多晶硅项目审批瞬间收紧,各地没有土建的项目被悉数叫停,已进入土建阶段的项目有不少也最先重新评估。
但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光伏市场强势苏醒,多晶硅市场却泛起严重的求过于供,价钱也水涨船高。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的多晶硅入口量除2月份略低外,其他月份均在3000吨以上,特殊是9月份多晶硅入口量抵达4757吨,同比增添90.1%,环比增添26.3%。前三季度累计入口31503吨。据此,2010年我国多晶硅入口量可能抵达4万吨。而海内多晶硅2010年的现实产量最多只有4万吨,这意味着海内一半多晶硅需要依赖入口。
与此响应,瓦克等一些国际多晶硅龙头大厂从2010年到2013年的产能已所有被销售一空。
“现在,各人已形成共识,像多晶硅这样的工业不可直接定性为总量过剩,最多是低水平的产能过剩。”上述工信部巡视员说。
他指出,现在一个总的趋势是拉动海内光伏应用,这样纵然多晶硅真的过剩了,也足以消化,“更况且现在还没有过剩”。
正是鉴于多晶硅市场的现实生长状态,未来有关部分在多晶硅项目审批上会逐步铺开,既不会像已往一段时间“一刀切”所有叫停,也不会简朴地所有铺开,而是区别看待。
上述多晶硅大厂内部人士则体现,对多晶硅工业不可光看绝对耗电量,而应看单位GDP能耗,“这个数据比许多工业都要低。”
他指出,因国际大厂已纷纷扩产,海内多晶硅项目审批就算铺开也有点晚了。但未来项目重新上马后,对相关装备的需求照旧会大增,对相关辅料市场也会有促动。
现在,海内生产多晶硅铸锭炉和单晶炉的上市公司包括精功科技、天龙光电,辅料企业包括新大新材、恒星科技等,涉及多晶硅制造的企业则有天威保变、特变电工。
原文链接: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o/dh/201012/20101207331608.html